一、核心技术:超景深成像的原理与设计
徕卡研究级超景深数码显微镜 DVM6 的核心优势在于超景深成像能力,其通过多焦面图像融合技术,突破传统光学显微镜景深限制。设备搭载的 CMOS 图像传感器,可捕捉不同焦平面的样品图像,再经专用算法拼接融合,最终生成全焦清晰的二维图像或三维形貌模型。这种技术设计,让凹凸不平的样品表面细节,无需频繁调整焦距即可完整呈现,适用于复杂结构样品的观察分析。

二、产品细节与用材特点
从结构设计来看,DVM6 采用模块化机身布局,主体框架选用高强度工程塑料与金属复合材质,兼顾设备轻便性与结构稳定性,机身表面经过哑光处理,减少反光对操作视野的干扰。载物台部分采用精密滚珠导轨结构,支持 X、Y 轴手动或电动平移,平移精度可达微米级别,载物台表面覆盖耐磨陶瓷涂层,能承受常规样品放置与擦拭操作,延长使用寿命。
镜头接口采用标准化设计,适配徕卡系列不同倍率物镜,物镜安装过程中设有定位扣,降低安装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。操作面板集成常用功能按键,如图像拍摄、焦距调节、光源切换等,按键反馈清晰,便于快速操作;设备侧面预留 USB、HDMI 等接口,方便数据传输与图像外接显示。
三、基础性能与参数表
在性能表现上,DVM6 的图像采集速度可达 15 帧 / 秒(500 万像素下),支持实时图像预览;三维扫描精度随倍率提升而优化,10× 物镜下三维测量重复性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能满足常规样品的形貌量化分析需求;光源系统可通过软件调节亮度,适应不同反光特性样品的观察,如金属件、塑料件、生物组织等。
四、典型用途与基础操作说明
从用途来看,DVM6 在工业检测领域,可用于电子元器件引脚平整度检测、机械零件表面划痕观察、塑料产品模具磨损分析等;在科研领域,适用于生物样本(如昆虫外骨骼、植物叶片表面)的结构观察,以及材料科学中薄膜涂层厚度测量、多孔材料孔隙分布分析等场景。
基础操作流程如下:首先连接设备电源,开启主机与配套软件,待系统自检完成后,将样品固定在载物台上,根据样品大小与观察需求选择合适倍率物镜;调节光源亮度与类型(同轴光源适合高反光样品,环形光源适合立体感强的样品),通过手动旋钮或软件控制载物台移动,将观察区域移至视野中心;随后启动自动对焦或手动调节焦距,待图像清晰后,可选择 “全焦融合" 功能生成清晰二维图像,或启动 “三维扫描" 功能获取样品三维形貌数据;最后通过软件完成图像标注、测量(如长度、角度、面积)或三维模型导出操作。操作过程中,需避免剧烈碰撞设备,定期清洁物镜表面与载物台,确保成像质量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