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光学元件制造领域,透镜、棱镜、反射镜等产品的表面质量直接决定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效果与性能。哪怕是微米级的面型误差或细微划痕,都可能导致光线折射、反射异常,影响最终使用体验。Sensofar 新型共聚焦白光干涉光学轮廓仪 S neox,凭借对微观表面的精准捕捉能力与适配光学元件检测的特性,成为光学元件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具,为各类光学元件的表面检测提供可靠支持。

从光学元件的检测核心需求来看,面型误差、表面粗糙度、曲率精度是三大关键指标,且均需达到纳米或微米级别的检测精度。S neox 搭载的 3D 共聚焦白光干涉技术,恰好能满足这一严苛要求。其垂直分辨率达到纳米级别,可清晰识别光学元件表面几纳米的高低起伏,精准测量面型误差。以凸透镜制造为例,在研磨抛光后,通过 S neox 对透镜表面进行全面扫描,能获取完整的 3D 轮廓数据,计算出透镜的面型偏差是否符合设计标准,避免因面型不精准导致的成像模糊、畸变等问题。
针对不同类型的光学元件,S neox 的检测范围与适配性表现突出。对于小尺寸的微型透镜(如手机摄像头中的镜头),其最小检测区域可精确至几微米,能聚焦透镜中心区域的细微结构,测量边缘的曲率过渡是否平滑;对于大尺寸的望远镜反射镜,检测范围可扩展至数毫米,实现对反射镜表面的全覆盖扫描,确保整体面型均匀。同时,设备配备的多层镀膜精密镜头组,能减少光线在检测过程中的反射与散射干扰,尤其适合透明或半透明光学元件(如石英棱镜)的检测,可清晰呈现元件内部是否存在气泡、杂质,以及表面划痕的深度与长度,避免传统检测方式中因光线穿透问题导致的缺陷遗漏。
在表面粗糙度检测方面,S neox 内置的专业分析算法可精准计算 Ra(算术平均偏差)、Rq(均方根偏差)等参数,且数据重复性优异。光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光线的散射程度,例如激光镜片若表面粗糙度过高,会导致激光能量损耗增加,影响激光传输效率。通过 S neox 对镜片表面进行扫描,能快速获取粗糙度数据,判断抛光工艺是否达标,帮助制造企业优化研磨材料与抛光时间,提升产品一致性。
从用材与设备稳定性来看,S neox 也适配光学元件制造的洁净环境需求。机身框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,重量轻且抗腐蚀,可适应洁净车间定期的无尘清洁,不易因环境湿度、清洁剂残留出现部件老化;检测平台选用不锈钢材质,经过精细打磨,平整度高,能稳定承载各类光学元件,避免因平台不平整导致的检测误差。同时,设备的抗振动设计可减少车间内其他加工设备(如研磨机、切割机)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干扰,确保在多设备协同工作的环境下,检测数据依然稳定可靠。
在实际操作中,S neox 针对光学元件的脆弱特性(易刮花、易破损)设计了便捷且安全的检测流程。以石英棱镜表面缺陷检测为例,使用说明如下:首先,在洁净工作台上,将棱镜放置在 S neox 检测平台的专用软质垫片上(避免金属台面直接接触棱镜表面造成划痕),通过微调平台夹具轻轻固定棱镜,确保棱镜在检测过程中不位移,且夹具压力适中不导致棱镜变形;接着,打开配套检测软件,在 “光学元件检测模板" 中选择 “棱镜检测" 模式,根据棱镜的尺寸(如 10mm×10mm×5mm)设置检测区域(通常覆盖棱镜的两个光学面),并调整扫描分辨率(针对表面缺陷检测,可选择较高分辨率以捕捉细微划痕);随后,点击 “开始检测",设备电动平移台以微米级精度带动棱镜移动,共聚焦光学系统同步采集表面光学信号,实时生成三维轮廓图像,过程中软件会自动标记疑似缺陷区域(如划痕、气泡);检测完成后,软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,包含面型误差值、表面粗糙度数据、缺陷位置与尺寸,用户可通过 15 英寸高清触控屏放大查看缺陷细节,也可将报告导出为 PDF 格式,附在产品质检文件中;最后,检测结束后,用无尘布蘸取专用光学清洁剂轻轻擦拭棱镜表面与检测平台,将棱镜放入专用收纳盒,关闭设备电源,完成检测流程。
S neox 的参数配置进一步贴合光学元件检测需求:检测技术为 3D 共聚焦白光干涉技术,保障纳米级检测精度;检测平台移动精度达微米级,满足光学元件微小区域的精准定位;软件中的 “曲率计算" 模块,可自动计算透镜、反射镜的曲率半径与焦距,无需人工手动测量,减少人为误差。此外,设备支持多种光学元件的检测模板存储,如透镜、棱镜、滤光片等,下次检测同类型产品时可直接调用模板,缩短参数设置时间,提升检测效率。
随着光学元件向高精度、微型化方向发展(如 AR/VR 设备中的微型光学元件),对检测设备的要求不断提升。Sensofar S neox 共聚焦白光干涉光学轮廓仪,以精准的检测能力、灵活的适配性与安全的操作流程,为光学元件制造企业提供全流程质量控制支持,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合格率,确保光学元件满足各类光学系统的使用需求。